院校动态
 
  热门信息
 
· 2024年中南大学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
· 2024年南京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
· 山东大学举办“海右”全国博士生高...
· 2024年湘潭大学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
· 2024年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
· 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层次培养高校2...
· 2024年空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 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第一次“...
· 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复试...
·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招生简章及...
  推荐信息
 
· 华西医学院与遵医附院签订在职博士...
· 今年漳州师院首次招收博士生
· 河南工业大学获批博士培养项目
· 广州大学新政策 让博士更专注科研
· 台清华大学为博士发放入学奖学金
· 今年2168人报考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 因博士论文需“网上盲审” 北师大毕...
· 天津外国语大学首次获得博士学位授...
· 教育部:各院校博士生招收严防学术...
· 武汉大学女博士入选世界顶级实验室
院校动态
 
博士生难招生 成为世界难题
来源: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 时间:2013-01-16

  本月上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纷纷举行了博士生入学考试。记者从各校了解到,今年不少高校的博士生报名人数较去年有10%左右的增长,但一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的招生负责人仍然感叹,"优质博士生生源不足,已成世界性难题。

  生源不佳 高校博导BBS发帖招博士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院新引进的老师章XX,刚刚回到学校工作。现有2012年博士生名额2名,不需要考试,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我。以下是我的招生启事帖。"去年年底,沪上某知名高校一名刚从美国归来的博士生导师章教授在该校BBS上发出了自己的招生帖。

  BBS发帖招博士生并非个案

  记者发现,这个帖子详细介绍了这位博导的个人简历、研究方向、招生要求、申请方式、联系方式及提供给博士生的薪酬待遇情况。然而,遗憾的是,网上给予回帖的寥寥无几。一位学生回帖称,"做这种人的博士,除非和他差不多牛,要不然还想毕业吗?"

  当然,章教授并不是第一位在高校BBS上发帖招博士的博导。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该校另一名导师也在BBS上由其学生代为发出招生帖。“我导师有几个硕士、博士名额,欲找显示半导体相关的学生,主要是驱动电路、微电子、半导体薄膜器件、半导体物理等相关方面,请感兴趣的同学积极联系。”在这则帖子的后面,链接了这位导师及其带领的实验室的相关网页,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位导师的个人经历和科研方向。

  招到合适的博士非常难

  记者调查发现,在沪上高校的BBS中,每逢博士生考试报名时间,不乏一些博士生导师发出的招生帖。一位在网上代博士生导师发出招生帖的助理告诉记者,当下博士生招生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招到合适的博士生非常难。"

  “一般情况下,导师所从事的科研范围相对较窄,要招到和他专业相匹配的硕士生并不容易。”这位助理介绍,相对硕士生的招生工作,招收博士生更强调与导师研究方向的"对口"。以此道理来说,本校尤其是本导师"带出来"的硕士生也许最符合导师的博士生招生需求。但实际情况却是:愿意在国内读博士的硕士生并不多。"以我所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为例,我们每年约招收40名左右的硕士生,15-20名博士生,也就是说,硕士生的规模是博士生的2倍。但是,在这三四十名硕士生中,愿意在国内攻读博士的硕士生通常每年只有两三个。一些非常优秀的硕士生,要么出国读博,要么直接就业。"这位助理告诉记者。

  分析1

  读博待遇差 就业预期低

  读博,还是就业,对于一部分硕士生来说,这道选择题很早就有了答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三男生小王就是这样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早就做好了毕业即就业的打算。“作为一名工科生,读博士有两个明显的劣势。一是拿到学位不容易,读到博士阶段,要想有所成就更难,没有点自己独特的东西很难拿到学位;二是就业面过窄,前期投入较大,后期收益不高。”

  就业前景与学历高低并不成正比

  小王从他从师兄、师姐那里获取的信息是,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小王说,"原因很简单,有些事情硕士生也可以做,又为什么非要招聘博士呢?"

  小王告诉记者,愿意招聘博士的企业通常只有两种,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但前者是陷阱,后者数量少,且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小王说,博士的就业前景与其学历的高低并不成正比。绝大多数博士都会选择到事业单位和高校就业。但是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而吸纳博士的大户——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

  博士在就业中没有很大优势

  另一个令人尴尬的难题在于,“除了硕博连读的外,一般博士的毕业年龄在28岁左右。这个年纪,该结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小王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博士生就业的境况大不如前。5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

  同济大学研招办一位老师持相同意见:“在上海,一个热门专业的工科硕士生工作5年后,基本上就可以‘有房有车’了。但是一个博士通常也要读4到5年,毕业出来后却什么也没有。30岁左右的年纪,就算是学历很高,但是进入企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所以通常只能接受他以前同学的领导。”于是,很多硕士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就选择先早早占住,"如果真的要读博士,可以选择工作几年之后再读在职博士。"

  分析2

  跨国打响博士生源争夺战

  “其实,单从数字上是看不出问题的。”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研招办的负责人都说,近年来高校博士生的报考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今年的博士生报考人数都较去年增加了10%左右。同时,大多数高校认为优质博士生生源严重不足。其中,文科专业相对较好,理工科博士生源更为紧张,而医科博士生优质生源则最为严峻。

  “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上海交大研招办的吴老师说,优质生源不足的情况一直存在,尤其是最近几年,各高校都致力于提高博士生的质量,生源问题更显突出。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则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感叹,"博士生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近年来报考博士班人数有下降趋势,台大甚至出现“系所录取名额比报名人数多,录取率百分之百,考进博士班比硕士班还容易”的现象。

  美国的大学瞄准各国优质生源

  “海归”章教授告诉记者,在美国,只有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人才会攻读博士,所以美国本国人攻读博士的也不多。因此美国的大学就瞄准各国的优质生源,其中中国是输送大户。

  “英语国家以及日本、德国、法国等非英语国家以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大批中国留学生,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净购买国(净输入国),优秀生源流失严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表示,美国、欧盟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来吸引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到美国学习和研究。据调查,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留日学生数量占在日外国留学生的60%以上,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更多。

  国内攻读博士受量化指标限制

  反观国内大学,还有不少"软档"。那位代博导发招生帖的助理告诉记者,很多硕士生选择出国攻读博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国内作科研,会受到很多量化指标的限制,如要发表一定数量、质量的论文。而在国内,要发表一篇真正有质量的论文并不容易。“如果到国外去,相对来说会更为容易些。”另一个原因,则是国内的博士生待遇太低。

  章教授告诉记者,在美国,博士生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约为每年2万-3万美元。而在国内,博士生每个月的补贴约为1000-2000元钱,相差7-10倍。"在国外,理工科、医科博士生待遇很高,在读期间基本都可以买车。"

  》背景

  “‘博士生源尤其是优质博士生源不足’这一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出现,最近10年这个问题日趋严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向记者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1981年,我国产生了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151个,涵盖了81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此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成规模期(1981-1992年)、平稳增长期(1993-1998年)、快速增长期(1999-2004年)和稳定发展期(2005年以来)四个发展阶段。通过30年的努力,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战略重点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也正因此,优质博士生源不足的情况尤显严重。

  要留住优秀博士生源,压力大

  周光礼教授认为,当下我国存在的博士生源不足问题应该是阶段性的,但是,这种状态还将延续很多年。“应该承认中国博士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全球性竞争,我国要留住优秀博士生源,压力空前。”

  对此,周光礼建议采取一些策略,如采取“本-硕-博”连读的方式稳定一部分优秀生源,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在全球范围内招收优秀国外生源等,从而提高中国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业内建议:提高博士生的待遇,增强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建议

  采取硕博连读的方式

  稳定一部分优秀生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通过30年的努力,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战略重点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也正因此,优质博士生源不足的情况尤显严重。

  提高硕博连读的比例

  不少高校采取了相应对策。据复旦大学研招办主任吴宏翔介绍,该校从2000年开始采取两院院士、杰出教授自主招收博士生制度,2007年起试行申请制,强化对博士候选人的科研潜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从去年开始,该校又启动了长学制改革,实行硕士、博士培养完全贯通。上海交大也出台了类似的措施,如提高硕博连读的比例和直博生的比例,并增加入学申请制的招考比例。

  在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的同时,高校普遍认为应提高博士生的待遇。同济大学研招办的一位老师建议,将博士生的待遇提高到和硕士生毕业工作后的收入差不多。“其实,我们国家一年只培养5万名博士,总投入并不太高。而一个好的博士生,可以在科研项目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增强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

  章教授则认为,只有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博士毕业后的出路好一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们国内企业做研发的这一块相对较弱,可以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发体系。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对博士生的需求较少。”另一方面,只有企业有自己的创新研发需求,才会和高校的合作更为密切,对高校科研的支持也会越多,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只有国家出资支持基础性研究的现状,并进而提高博士生的待遇。

  》记者调查

  面对生活成本高涨的城市

  大龄博士们该何去何从?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朱文娟 实习生 周胜洁 张秋珏 博士生招优质生源难,博士生毕业后,就业也是一个难题,他们是应聘队伍中年龄最大、学历最高、也有可能是要求最高的一群人,再过两三个月就要毕业,进入最后的求职季,这些高学历人才将何去何从?上海这座正在构筑人才高地的城市,又是否留得住他们的脚步?日前,记者走访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数十名博士生,了解他们在求职路上的喜怒哀乐。

  40名博士中36人希望进事业单位

  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前沪上高校在读博士的生存状态及留沪意愿,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复旦、交大、同济、上大等四所高校的40名博士。在被访的40名博士中,27人表示愿意留沪,7人表示目前没有留沪打算,6人表示将会根据毕业时的情况决定是否留沪。

  博士的未来就业之路看上去有点窄,在被访的40名博士中,只有两人考虑做公务员,一人想要进国企,一人想要进外企,其余36名博士均表示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高校等事业单位。不同高校的博士对于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要求不一,其中名校博士的期望值明显更高。在被访的40名博士中,1人月薪期望值为3000-5000元,12人期望在5000-8000元之间;19人期望收入在月入8000-1万元之间,7人希望自己的月收入在1万—2万元之间,1人希望自己的月收入能够达2万元以上。

  多数博士仍想留沪

  到底要不要留沪,这对于即将就业的博士生而言,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上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化的生存环境,但同时也拥有拥挤的人流和高昂的房价。在生活成本日趋高涨的今天,到底,这座城市对博士生的吸引力有没有下降?在记者随机采访的40名来自复旦、交大、同济以及上大的博士生中,约有29名博士生明确表示想要留在上海,7名博士生明确表示会离开上海,其余的6人,仍在去留之间纠结着。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上大某经管学院的一位博士,已经利用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上海买了房子,表明了坚定不移的留沪信念。而对于绝大多数想要留沪的博士生来说,上海机会多、学术氛围好成为他们想要留沪的主要原因。记者调查中发现,"工作有明显的发展空间"是八成博士想要留沪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愿意留沪的博士生们有着同样的理由,那么不愿意留沪的博士生们则各有各的原因。这座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的高成本生活令不少已经年近而立甚至“奔四”的“大龄博士”们望而却步。这样的个案,在记者的调查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生活成本太高”成为70%接受调查的博士生们放弃留沪的首要原因。

  压力大 想要留在高校非常难

  进入最后的求职季,这些拥有了最高学历的博士生们,又是否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呢?不少被访问的在读博士都表示,自己的就业方向相对比较窄,"都已经读博了,以后更倾向于从事科研研发,或留在高校当老师。"在复旦研修物理的小何如是说。据小何介绍,现在很多高校尤其是沪上高校,要引入青年教师,不少都需要海归学历,所以如果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生,想要留在上海的高校非常难。

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会计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心里学博士|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其它博士

 

 

关于我们 – 网站广告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c) 2010-2012   www.prcedu.org   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版权所有

感谢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支持  京ICP备120097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