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
 
  热门信息
 
· 2024年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 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开设25...
· 工程博士校企联合培养交流会以“现...
· 中国航空研究院首批工程博士入企实...
· 中国首批航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工...
· 2023年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申...
· 21所大学校长热烈讨论:怎样培养高...
·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
· 2023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
· 2022年湖南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
  推荐信息
 
· 教育部:违规收取工程博士学费须立...
· 别打工程博士培养的“生意经”
· 高校工程博士招生不能成市场买卖
· 学位办:首届工程博士考录比约为2:1
· 201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招生
·什么是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获得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
·国务院学位办就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
·中国工程博士试点招生在即
·工程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工程博士
 
21所大学校长热烈讨论:怎样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
来源: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 时间:2022-1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分明,社会生产日益细化,职业分离日益突出,行业间的隔阂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工程教育应该处于怎样的状况,以应对各种挑战?日前,“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校长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1所高校校长与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论坛聚焦学生实践、工科教师、质量评价和工程师治理等工程教育瓶颈性、关键性问题,共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www.prcedu.org)

 

  未来的工程教育要超越“工程”本身

  新冠肺炎爆发后,新的教育需求迫使传统的工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教学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同时,当前的工程教育模式正在向创新范式转型,对网络教学的覆盖面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对此,工程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并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制约我国工科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观念。”许光文是沈阳化学学院的院长,他认为,当前的教育观念还不能与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许光文认为,我国应致力于从“知识教育”型高校向“能力培育”型高校转变。国家主管部门应该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对“工程”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要把真实的工程体验融入人才培养环境中,我们没有真实的体验和经历,就没有创新能力。”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说。他介绍,该校“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以“大工程观”为引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专业人才。谭天伟提出,工程人才培养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教育科研合作,向世界工程教育发出中国声音。

  在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看来,当前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趋同现象,无法适应未来高等工程教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正在向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跨国家、跨文化合作转变,未来的工程教育要超越“工程”本身。他建议:“探索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认为,培养工程人才需要协同多元主体、集聚更多优质工程教育资源,但因隶属关系、单位性质和目标需求不同,地方政府、普通高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还存在体制壁垒,需要探索创新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李清彪提出树立“大工程观”培养理念,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强化“通专融合”。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提出了“扎根-融通-铸魂”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他认为,高校要充分理解国家重大的教育项目、推进计划、政策措施等战略意图、内在逻辑,在培养方向上,要从理科化的倾向转到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导向,在培养过程中要自觉坚持科教、产教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

 

  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

  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程、工程教育作为“发动机”的作用日益凸显,工程、工程教育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然选择。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未来3到5年,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人才缺口将达到33.3万,其中制造业的占比最高。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坦言,“我们的工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我们协同政产学研用的衔接机制不完善,对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人才培养的形式较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不足。”

  不少校长认为,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博士师资力量十分重要。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提出,可以实施“双走战略”,鼓励教师到一流高校和生产一线驻课学习、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他说,“我国工程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仅要从教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上转为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深入对接产业需求,积极引入企业参与工程人才的全流程培养,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和技术双转移。

  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评价体系单一的现象,教师为了论文、项目奔忙,对教学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工程实践教育投入不足。对此,四川大学副校长梁斌建议,必须调整评价指挥棒,建立新的教师评价机制,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畅通工程人才进入高校的通道,建立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的渠道。

  根据多年海外工程教育的经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提出了工程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文化”的教育框架,强调了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要鼓励教师将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施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介绍,学校为了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立“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构建新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举措。截至目前,该校有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他认为,通过专业认证,培养了一批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校院两级管理者和认证专家,为工程教育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宁夏大学副校长罗正鸿提出,高校要注重培养工科老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校形成这种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气,学校要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和团队建设保障。他建议,高校要组织有志对接企业需求的老师,在某个领域潜心研发并打下基础,成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企业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认为教授出手了就能马上成功。

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会计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心里学博士|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其它博士

 

 

关于我们 – 网站广告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c) 2010-2012   www.prcedu.org   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版权所有

感谢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支持  京ICP备120097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