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工作
 
  热门信息
 
· 2024年博士毕业生进高校和去研究所...
· 高质量推进创新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
·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位博士研究生...
· 广东省高校携手佛山企业共建研究生...
· 上海着力培养集聚用好人才 助力建设...
· 当前博士生的四座大山 读博之路将何...
· 太原市面向全国引进2000名硕士博士...
· 进一步做好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
· 江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为研究生工...
· 贵州大学实施“博士村长”计划助力...
  推荐信息
 
· 黑龙江省研究生辅导员须聘任博士生
· 岳阳市第二届博士联合会大会胜利召...
· 名校海归博士生走学术路越来越难
· 今年兰州要引进20名博士人才
· 甘肃中医学院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
· 合肥人力资源报告显示 海归博士超半...
· 39名博士后创造效益2亿元
· 宝安5年内引入1000名博士
· “博士县官”唱大戏 “比武选将”择...
· 博士硕士一同养猪 用宝马换种猪?说...
博士工作
 
当前博士生的四座大山 读博之路将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 时间:2021-07-09

  博士是一个学位称呼,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现在却成了“社会底层中学历较高的人”,随着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生数量也跟着上升,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却又在短时间内显得不伦不类,怪相丛生。面对博士这一称呼,虽然外界有推崇敬畏者,但也不乏鄙夷讥讽者,有人曾笑言,“博士生”已经开始向“博士工”转化,成为与“农民工”、“技工”并列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三大工种。博士,究竟去哪儿,这个课题可能是所有博士生做过的所有课题中最棘手最令人不安的一个。

 

  1、经济压力

  目前,我国博士教育的经费主要包括生活补助、科研经费、奖学金、培训拨款、研究拨款、出国访问、教育基金等部分,但数量上严重不足,博士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穷博士。“没钱,自己抬不起头来,”29岁的王涛平静地说,“根本不奢望能在博士期间找对象,如果我19岁,我可以带女孩吃路边摊,买廉价的塑料花哄她开心,可是我已经29岁了,不光女孩不吃这一套,就是自己也没脸再这么做。” 国外有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3要用来培养学生,而我国在政策层面完全把博导的教学和科研分开了。导师要支付学生各种费用,只能去拉很多简单的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多由博士生完成。博士生水平因而难以提高。

  某211院校一名文学系博士在接受采访时称,“每个月只有1300元的补助,基本没有多余的娱乐活动。因此,除了给老板做课题以外,他还悄悄地在外做一份“没有任何学术含量的兼职”。理工科院系的博士待遇要好一些,尤其是导师的横向项目比较多的时候,“导师会象征性地发点钱,”某985院校电机系的一名博士说,“有时候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经济压力不可避免导致博士生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谋求生存上,从而影响其个人长远发展规划。而且,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本科同学有房子有车子有孩子的时候,心里的不平衡感也自然产生,这是人之常情,“都是学生,既然选择了学术,还想什么钱!”然而却让当事者备受煎熬。尤其是全脱产女博士,更是“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在“越读越穷、越穷越读”的怪圈背后,是博士生们在尴尬质疑中坚守的“风骨”,“钱算什么,现代人的肤浅功利造就了探明匆忙无趣的生活,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一位北方985高校的博士生说道,“他们活的愚昧浅薄,跟他们交流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样多少有些尴尬无力的“划线声明”多多少少是每一个选择读博的学生内心所秉持的,灵魂的高贵也是他们悬浮“优越感”的来源,然而性格决定社交,能力决定财富,学识决定知识储备,境界决定人生格局,这四者并没有谁高谁低,也没有矛盾的地方,只是人生活的不同层面,单单拿“学问”来压“财富”,不仅不在一个层面,而且显得有气急败坏的隐含情绪在里面。

 

  2、科研压力

  发论文几乎是整个博士生涯中最重要的压力,而在导师缺乏学术指导,各实验室科研条件又参差不齐的境况下,何时能出成果,没人心里有底。曾有一个月,985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峰每天在实验室忙碌到12点才回寝室,直到凌晨两三点都睡不着,极度焦虑。“已经是博士第五年了,论文一直被导师拖着,现在底下的学弟学妹都以为我是团队中老师级的人物,然而我却连毕业的基本要求都没达到。”

  由于文科博士的论文一般要求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因此难度小了很多,但却掺了许多杂质。就读于华北地区一所大学的文科博士生许嘉即将完成学校规定的3篇论文,但却要支付一万多元“版面费”。“论文不是你想中,想中就能中”,思政专业的李强说,“像我们这些无所谓质量高低的文章,只有版式漂亮与否,论文深度真不是甄别的标准,提‘中国梦’了就满本的‘中国梦’,提‘美丽中国’就满篇的‘美丽中国’,有深度的东西编辑不需要,只是指望着一味迎合潮流”。

  交钱发论文已成公开的秘密。博士生对发论文的需求旺盛,而杂志社也自负盈亏,急需寻求经济来源,于是便孕育出了搭桥牵线的特殊中介——“校园代理”。有不少博士生在课余从事此行当,以此赚取生活费。一般而言,国家级核心期刊的一篇论文版面费为三四千元,而代理能从中赚取约10%。为了凑成生意,代理需要在校园张贴广告,一旦广为人知,客源便不是问题。而代理所能联系的期刊也五花八门,“只要有钱,再难的事都好办。”一位曾经从事代理的学生说。“这里面也有一些不公正的因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博三学生透露,“一般致力于学术的并不擅长发文章,而真正擅长发文章的有很多对学术实际上并不感兴趣。”

 

  3、就业压力

  “就我的这个专业来说,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但现在很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愿意要‘海归’博士,像我们这样的土博士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邓飞表示,与本科生、硕士生相比,博士生的就业渠道要更窄一些。“目前,社会科学类博士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高校、党校与社科院,”魏成说,“虽然一些企业对博士也有需求,但博士进企业没什么优势,很多时候待遇还不如一名工作了几年的本科生。”赵航在博一就选择了去政府机关挂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铺垫,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已经动用了种种关系,但是当他来机关上班的第一天,他的领导就当着他的面对其他人说:“怎么叫个博士来,现在这年头,博士只会产文字垃圾和数据垃圾,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日前发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博士就业渠道较窄,高校及科研机构成为博士毕业后的主要去处。据统计,有43.9%的博士生选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上科研院所10.8%和“博士后”2.9%接近60%的博士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拥有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越来越多地进入各级政府和国家机关,超过5.2%的博士毕业生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此外,出国继续深造人数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达到了毕业生总人数的2.9%。

  博士生就业压力既来自于雇主群体对博士群体的偏见,也来自于博士群体内部的对外界的排斥。在雇主群体看来,博士生是呆板、木讷、羸弱、傲娇的代名词,选择他们一是会受到更多的质疑,二是会产出更低的效益;而在博士群体自我看来,如果博士毕业后从事纯维持性的劳动工作,如进入企业、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等是对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知识储备的一种羞辱。近年来,在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博士生都选择了越来越低微的职位,“现在高校的职位都已经快饱和了,一本、二本甚至三本院校的教职都被985高校的内地博士占据”王跃说,“现在只要能有个工作就好,有个街道的差事就不错了,好多同学甚至都选择去中学当了老师。”

 

  4、社交压力

  “整天除了做饭就是睡懒觉!”李璐本硕博连读后,已经很难找到学术研究的动力了。“读了3年的博士,做了3年的饭,没去过食堂,还乐此不彼”,这是何军身边一些女博士生的真实写照。李璐介绍,女博士生更生活化一些,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被称为“第三性”的未婚女博士生都是孤独苦闷的。她们本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而现实却让她们感到无奈无助。男博士生们则大多以看电影、电视剧来消磨时间。张弛说,有时候两三个同学一起通宵看电视剧,“只是跟本科生相比,很少有玩游戏的而已”。张弛说,博士生群体是大学里最苦闷的一族。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士生大多没有导师安排的课题做,平时又很难得到导师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感觉很闲。

  对于年龄普遍超过25岁的博士生而言,最大的赌博莫过于今日的付出与明日的收获是否成正比,“博士”也往往成了“搏仕”。由于所在的大学并不在211之列,很多博士补助标准仍停留在上世纪水准。于今日的消费水平而言,杯水车薪。由于近年来新增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大多集中在非211省属地方高校,因此,“收入不及低保户”的博士也越来越多。“同学聚会时,最囊中羞涩的必定是还在读博的,久而久之,我开始逃避这种聚会。”有博士在论坛上说,社交压力由此产生。

  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博士生群体都是最沉默寡言的群体,一方面,囿于年龄和自傲,博士生内心深处不屑于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低学历群体交流,另一方面,囿于经济压力与就业压力,过分的自尊又让博士生在内心深处羞于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再一方面,囿于科研压力,尚存理想主义与治学主义的博士生群体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平台满足社交的需求。久而久之,书面化的口语交流方式、执拗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严肃的面部表情、僵硬的接话途径使得博士生越来越难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www.prcedu.org)

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会计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心里学博士|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其它博士

 

 

关于我们 – 网站广告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c) 2010-2012   www.prcedu.org   中国在职博士招生网版权所有

感谢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支持  京ICP备12009768号-1

客服系统